關于新能源享受國家高電價補貼的爭議由來已久,最近一篇名為《光伏發電補貼將成中國不可承受之重》的文章引發業界爭論,文章稱:如果未來10年,每年保持這一補貼額度,補貼額度將達到1.5萬億元!
新能源遭遇天價補貼質疑!為何企業卻說,我沒拿到錢?
然而,關于光伏天價補貼的問題還沒爭論清楚,卻又傳來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拖欠問題嚴重的問題,有人估算全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欠發大概在700多億元,而對于光伏的補貼欠發大致在200億元。那么,新能源企業一面遭受天價補貼質疑,一面又沒拿到錢,究竟是何原因?
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主任李俊峰坦言,本來可以按照像核電、水電、煤電,按照價格法批準的價格依次到位就完了,然后和電網結算,把所有補貼的錢給電網,讓電網去算平就完了,后來也很麻煩,從一個企業收起來,送到每一個省里面去,每一個省再送到中央去,我們算清楚了,每一個縣再去申請,申請再去核準,核準完了之后差不多一年多過去了,我們的風電一般要拖兩年以上,我們的光伏企業到現在大部分還沒有拿到補貼,大部分要拖兩年到三年以上。對一個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,如果一個企業60%的收入兩年以后才拿到的時候,對一個企業是什么樣的負擔。
另一方面,好像從網上、社會上覺得,好像新能源拿了很多補貼,但是其實是新能源在花自己的錢,同時也是銀行在給貸款來實現一個國家政策。但是怎么辦呢?做新能源過的就是一個苦日子,但是這樣的苦日子是要讓子孫萬代享受到更加美好清潔地球的日子。
如何破解新能源補貼難題?
作為一個好的電能,清潔能源,首先允許從生產,從科學的投入,才能逐步形成大眾消費用得起的清潔能源。前期作為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,在美國、日本、德國,他們都是這么過來的,一開始都需要政府來搭臺,企業來唱戲,老百姓消費者作為載體,這個過程政府應全社會拿出一部分的小錢,來支持產業技術的革命,把生產、技術進步以后才能真正地使用。